快快登录说出你的故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鹿门山人 于 2021-4-4 19:26 编辑
看到有古琴的形制与构造
我就发一下古琴的手势吧
本帖图片和文字皆出自顾梅羹老先生的《琴学备要》
右手举指起势
春莺出谷势
肘张约三十度,臂平伸,腕微曲,掌略俯。右手五指,惟小指不用于弹弦,故名曰禁指,必须伸直,指尖稍仰。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节靠拢,名指末节微高于中指,低于禁指。食指稍屈中、末二节指尖下垂。大指侧伏于食指下,中、末二节微弯。五指伸屈高低,势宜互相照顾,勿使指缝乂桠散漫,虎口张开为妙。
“相彼春莺,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将嘤其鸣,譬右指之初举,待挥弦而发声。”
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托弦则张开虎口,中末二节俱直,指头肉面靠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而出,令有甲肉声,擘弦则虎口稍开,中末二节微弯,以指甲背着弦,纯取甲音。 其运动都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端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双稍高于名指。 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大擘、托的手势名为“凤惊鹤舞势”。
“万窍怒归,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鸣而惊人,声凄厉以弥长。 ”
 、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抹入,不要攀弦,不宜犯甲太多。大指中、末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每抹入,必使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臂、腕暗且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都伸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拂势亦同,便拂的运功,全在臂、腕之力。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 与大指均屈中、末二节,以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 使两指成一圈形,挑出则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将食指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指须当空 落弦,挑以甲尖,称为敲弦,得声手起。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 不可将两指控紧,使其抵送不灵。中、名二指微弯,余指如抹势。历、度、捻的手势宜同。太古遗音手势图,挑、抹同为“鸣鹤在阴”一势,而另有大、食指捻的手势,名曰“宾雁衔芦势”。我认为挑、历、度的大、食两指,须屈曲掐抵,与抹拂的大、食两指形式有别, 实在捻法取象于北雁来宾。衔芦御风之势相同。而且捻法今谱用时极少,挑是主要指法之 一用得最多,故特将挑、历、度从“鸣鹤在阴势”中提出而与捻并列为“宾雁衔芦势”。
“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肘、臂、腕、掌同前势,勾弦则中指屈其根,中两节竖直末节,指头肉面抵弦,经甲 尖勾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中节坚劲之力。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四至 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食指提起微曲,而首于最高处,大指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 高与中指屈其中、末二节,以甲背悬空落弦,其运动在中、末二节伸直坚劲之力。余指如勾 势。太古遗音手势图右中勾、剔的手势,名为“孤鹜顾群势”,以中指屈于掌下,而众指低 昂绰约,宛如张翼,与孤鹜高飞,俯首顾盼,行极相类。
“孤鹜念群,飞鸣远度, 堪怜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