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正值春季,阳光明媚,万物复苏,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青草,以及万紫千红的花朵,走在田野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在这一天,带上家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清明节放风筝自古便有,风筝古时候称为“纸鸢”,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外出放风筝,不仅白天放,晚上也要放,通常晚上放时,会在风筝下面挂上一串串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人会把放上天的风筝剪断绳子,任由它自由飞翔,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灾病,带来好运。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清明这一天在部分地区有插柳的习俗,据说这种传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荡秋千是清明习俗之一,古代称为“千秋”,后来为了避忌讳,改成了“秋千”,荡秋千不仅好玩有一丝,也能锻炼孩子的自信与勇敢,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一项户外活动。
清明节融入了寒食节的习俗,所以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有人吃冷高粱饭,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在南方地区,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也叫清明饼、艾草糕、艾叶粑粑等,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最早青团是用来祭祀,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团已经成为了一道时令很强的小吃。
以上就是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以上习俗都让我们更加了解传统清明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