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3|回复: 6
收起左侧

[鉴赏点评] 【寫作教學】完整寫作訓練4循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8 15: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快登录说出你的故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1990325 于 2019-3-8 15:39 编辑

經過站主同意轉載,由李洛克提供的寫作經驗指導,附上連結出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光顧一下,對寫作與作家的自我經營都有一些精闢解析,也有課程可以上。

【寫作教學】完整寫作訓練4循環(1)練習讀




曾有網友問我,埋頭苦寫真的有用嗎?萬一存有寫作盲點,再怎麼努力寫,盲點還是看不見也不會消失,越寫反而越讓缺點根深蒂固。
這擔憂聽來並非全無道理,但「大量練習寫作」可說是每一個作家、每一本教學書都會提到的「必要過程」,「大量練習反而有害」這論點能成立嗎?

我的答案是:不完整的大量練習,進步效益極低。





我舉個例子,一名職業籃球員需要的訓練可能有三項:身體肌力的重量訓練、技術面的球技訓練、團體合作的戰術訓練。
如果一名球員瘋狂地加強「重量訓練」,卻沒有同時加強另外兩項,他的綜合能力提升便有限,搞不好還會妨礙其他兩項。


回到寫作上,我認為「練習寫」只是四分之一的功夫,大量練習保證會進步,但前提是你真的「做對」練習,
下列我就要提出「完整寫作訓練的4個循環」。





a.        練習讀

b.        練習寫

c.         練習想

d.        練習改

本文寫起來比我預計長得多,遂分篇寫成系列文,以期能將我的想法講得更清楚。


【練習讀】
閱讀是寫作之母。

大量閱讀對於寫作的必要性不必多言,任何人的寫作基礎都是建立在過往的閱讀經驗上
「輸入什麼等於輸出什麼」,你讀「質精」的作品且「量多」,在寫作上自然會潛移默化收到影響,寫出風格與水準趨近的作品。


【讀什麼便會寫出什麼】
大量讀古詩古詞,長期浸淫,即便創作能力還沒跟上,但至少能做到背誦或引用一兩句。
但如果你選擇長期浸淫「口語化可輕鬆閱讀的作品」,你在創作時,腦中自然浮現的字句,也必定都是「輕文句」。


講得明白點,如果你讀得盡是「輕文句」,卻妄想在創作時流暢寫出「類文言的文句」(但你從不攝取),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閱讀的意義是如此重大,直接決定你能寫出什麼類型、深湹淖髌罚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可以寫湥???x深」的緣故。



【根據你的目標閱讀】
但如果你壓根就只想寫「輕小說」,卻選擇大量讀「古詩詞」,這也是一種錯誤施力
雖然在「詞彙用典」上你會得到累積,但在輕小說的寫作技巧上卻沒有,又怎麼寫得出好的輕小說?


所以,你想寫輕小說,請大量讀輕小說;想寫武俠,請大量讀武俠;想寫推理,請大量讀推理。
不管哪種文類是你的目標,在選讀時,請選擇該領域的「經典」或「口碑之作」,少讀「粗濫地雷」。


因為書中文筆、風格、情節會在閱讀時被你的大腦收錄(可能你不知不覺),
成為你下次寫作信手拈來的字句。花差不多的時間閱讀,
你想讓你的大腦收錄佳作還是劣作呢?你想寫出什麼樣的作品,你就該看什麼樣的作品。


【閱讀永無止境】
不論你有沒有寫過(寫完)小說,你都該保持閱讀。
絕不是認為自己「連寫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空讀。」也不該是認為「我有寫過一兩本的經驗,可以少讀了。」


當你寫過(創作過)再閱讀反而會有更大的收穫,能看出作者更多的寫作軌跡,寫越多反而越要讀。


美國大師級小說家史蒂芬·金生涯寫超過七十多本小說,而他曾說,即便自己寫了那麼多故事,
但直到今天他依然每天都要讀小說(即便只是幾頁),不是為了想從別人的故事中學習,而是單純享受讀故事的樂趣。


事實上,閱讀是最自然而然學故事的方式(大腦自動收錄),
我認為尤其是史蒂芬·金這種創作經驗多到嚇人的大作家,即使他不刻意分析,
他的深厚經驗已會自動幫他分析所有過目的故事,這是經過內化的反射動作,無須他再刻意為之。


閱讀即是寫作燃料,需要源源不絕地補充。

【影像閱讀】
可能有人會問:看電影、看動漫等影像畫面呈現的故事算是閱讀嗎
我的回答是:算,但不利文字寫作輸出


閱讀文字的輸入,收錄進你大腦的也是字句組合,有文法有斷句,在寫作時的輸出是比較直觀(文字入,文字出)。


如果是閱讀畫面,收錄進你大腦的也是畫面(外加一點台詞),
在寫作時需要多一個轉換步驟(畫面入,文字出)。
這就牽涉到寫作的描寫敘述能力,假設你腦中有一個很美的黃花漫天畫面,
但要怎麼描寫得讓讀者也覺得美?這就是困難所在。


所以,閱讀畫面對於收錄情節可能無礙,但化成文字卻需要寫作功力,
對於寫作經驗不夠的人來說,建議還是多攝取文字以利輸出


有時我們會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比較跳躍、難以閱讀的作品,原因常常便是出在作者腦中有畫面了,
但卻缺乏寫作與閱讀經驗,導致化成文字不夠生動流暢,出現詞窮、贅句、文法不順、邏輯斷裂等毛病。


若你是已累積大量畫面與文字轉換經驗的寫作者(具備一定描寫能力),
閱讀畫面可能就有逼近閱讀文字的效果。


【小結】
本文「練習循環」用「循環」一詞,也是代表這四個步驟是「生生不息、無盡交替」,並非一次性的過程。


閱讀,在經歷過其他三個步驟之後,會在其中發現更多的收穫,相輔相成。


下一篇,換談談寫的練習概念。




楼主热帖
版权声明
本站积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法律法规,促进良好社会公共道德,鼓励劳动者劳有所得。
为保护作者和平台的共同利益,在本站发布的原创内容所包含模型、图片、代码等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有,平台承诺不将此权利行使于法律行为以外用途。
本站原创作品仅供购买或下载者本人使用,任何平台或个人擅自转载、售卖本站原创作品,本站均保留诉讼权利。
此条款自作品发布起即时生效。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5: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1990325 于 2019-3-8 15:44 编辑

【寫作教學】完整寫作訓練4循環(2)練習寫

怎麼練習「寫」小說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既然說是「練習」了,這肯定跟放任自由創作不一樣,
可能還有一點枯燥與強迫。舉個例子,假如你想讓籃球進步:


a.        每天一個小時隨興自由打


b.        每天一個小時,安排咔颉⑼痘@、上籃等訓練菜單,針對各動作反覆練習


同樣的時間投入,後者一定比較苦悶無聊,但進步幅度一定比前者大。如果你寫作是為了開心與舒壓,
你可以選擇「自由模式」,但如果你是想有顯著進步,請選擇「訓練模式」。


我醜話說在前頭,肯定有小說家用「自由模式」也順利得獎出書,畢竟出書有很多變因影響
下面要談的「訓練模式」則是我認為踏實有效、真正累積寫作實力的方法。


【練習寫】
任何技藝學習的基礎都是模仿。

【第一次寫作往往都在模仿】
很多人開始創作常是讀到了一部讓他深深投入故事,在故事結束後無法自拔,遂提筆延續書中的世界,這情況尤常見於學生作者身上。


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處女作,往往與那部使你感動的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
像在世界觀、人設、情節、對白、用句、調性上,可能作者沒有刻意模仿,
但你的大腦收錄了「該作品」,你可能又剛讀完、特別喜歡,所以印象也特別強,故自然會反映在寫作上。


反之,若你沒有特別喜歡哪一部作品(作者)、收錄的作品量夠多,
你在創作上自然會看不太出在模仿誰。可是如果你收錄的盡是「輕小說」,
即便沒有刻意模仿「哪位作者」,你寫出的作品肯定也是「輕小說調性」。


這時就不是模仿「個體特色」,而是模仿「群體印象」


【照著目標模仿寫作】
我在<練習讀>中說過,你讀什麼就會寫什麼。但這句話只是半對,還要再加上「練習寫」。


「讀」有根據目標選讀;「寫」自然有根據目標仿寫。

在寫作之初,我強烈建議可以嘗試模仿名家風格,你以誰為偶像目標,在大量閱讀他的作品後,
便可以試著寫出跟他同調性類型的作品(絕非設定情節字句上的膚湷?u)。


收錄(讀)與產出(寫)有段距離,讀完金庸全系列也不會立刻寫得跟他一樣好,而「仿寫」便是讓你接近「名家」的捷徑


這就像小學生練習造句一樣,先讀過例句,自己試著造幾個,
經過「嘗試創造」才會最快被自己化用。


不必擔心自己會變成另一個他,若你真覺得自己跟他太像,
這時請找尋下一個名家模仿,嘗試另一種風格。



【個人風格都是混血兒】
這「模仿一個又一個名家」的過程我稱之為「混血」,當你嘗試得越多,
名家們的影子持續混血後會越淡(模仿兩位是二分之一;十位則淡成十分之一),
逐漸看不出原形,最後的模樣就是「你的個人風格」,所謂個人風格本就是不斷疊加演變。


攤開許多名家的作品史,比較最早期作品與成熟期作品,
通常可以看出:每一個名家都經過長時間混血,才交雜出了穩定的個人風格,但他混了誰,則不得而知了。


曾有記者訪問過九把刀後,歸出了一個公式:
社會學+漫畫+武俠小說+周星馳+杜琪峰+X+Y=九把刀(X是雜書;Y是開放的空白)


以上都是九把刀長期浸淫的「收錄來源」,事實上每一個作家都是這樣產生
只是當他混血得越多,你就無法察覺他的源頭,而他也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風格


大量混血便是產生個人風格的必經之路。

【模仿的進階:嘗試】
至於要模仿到什麼時候?我的答案是:永遠


只是當你已經有大量經驗,且漸漸養出了個人風格,這時的模仿就不叫模仿,叫「嘗試」,
許多作家推出新作時常常會說:「這篇作品我嘗試加入○○風格」。其實這還是一種模仿。


假設他嘗試寫武俠,他可能沒有刻意要模仿某個人如:金庸、古龍。
但他一定「免不了」模仿他心中長久累積下來的「武俠印象」。
若他已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這時的模仿只會小小影響他,而不會全盤大改。


混合液體來比喻:假設你的個人風格是「清水」,加入一個新模仿是「糖水」。


a.        若你的個人風格尚未穩定,就像1公升清水被加入1公升糖水,會被「新模仿」影響很多


b.        若你的個人風格已穩定,則像10公升清水被加入1公升糖水,這時「新模仿」便無法影響你太多


當你經驗不足、個人風格不成熟,混血的加入會讓你的寫作調性大改變,
這時就叫「模仿」。當你有足夠經驗、養出強烈個人風格,混血只能小小左右你的寫作調性,這時就叫「嘗試」。


作家每次寫作都希望能別出心裁、突破過去。這便是為什麼我說「模仿是永遠的」,
因為嘗試突破是沒有止境的,只要你持續寫作,你就必須持續模仿(嘗試)。


【小結】
創作者都害怕被冠上抄襲,所以聽到「仿作」便有些顧忌。
這點又需要另外一篇文章說明,我只能說:不要害怕仿作,給自己練習的機會,這才是進步的捷徑


寫小說沒有門檻,但不代表不需要練習。只要你不是惡意抄襲、藉此牟利,
为什么不能藉由临摹名家来提升自己的技艺呢?书法、音乐、绘画、运动不都是如此吗!
下一篇,要谈谈真正的突破盲点──「练习想」。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寫作教學】完整寫作訓練4循環(3)練習想
本系列文的初衷是希望能消除練寫時的盲點,「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讀別人的作品就像在照鏡子,
可以對方的優缺,觀照自身,學習或改正。而聽取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更是找出盲點的捷徑。


【練習想】
學而不思則罔。

【讀與寫都要伴隨著思考】
讀與寫都是學習,而「思考」更與學習等重。思考便是幫助你找出自己的問題、偵測盲點。


在閱讀時,不只是讀過留下印象(收錄),而是要去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有什麼效果(呈現)?我有沒有更好的意見?


在寫作時,不單單是練習編造、鍛鍊文筆,也要去思考:我為什麼要這樣寫?有什麼效果(呈現)?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寫法?


曾有作家建議:每讀過一篇作品都該寫下一篇短評。目的就在讓讀不只是「過眼」,而是經過腦袋思索優劣,更深度地學習。


同理,在你寫完作品後,你一樣可以自評,挑剔自己,挑自己的缺點留下的印象肯定比挑別人的強,成效也更顯著,自省是進步的好方法。


但以上皆是「由己出發」,還是無法真正解決「盲點」。因此更要進一步:「練習想別人的意見」。


【聽意見、想意見】
盲點就是自己看不到,有時我們的確需要別人幫忙提醒。我認為,這是四個循環練習之中最難的
因為你很可能聽到嘲笑、鬼扯、錯誤的意見。


首先,你可能要做過幾次「完整訓練循環」打底,你才有辦法判別他人意見是否有參考價值。


第二,還要有「雅量」,能夠屏除被批評的挫折感與惱羞,你才有辦法公正地思量他人意見。


第三,即使你有能力判別、有雅量,但要遇上「專業讀友(網友)」給你意見,
更是難上加難。大多讀者的意見往往偏向表層情緒感受,難以參考,例如:


a.        我覺得你寫得很負面。


b.        你在○○段落,我覺得太負面,因為……,如果……。


前者是不是讓人無從參考,後者則具體得多。有能力且願意給出意見的人太少。
古人說:「知音難尋」絕非虛言,要遇到「具專業度且願意給予意見的朋友」才是最難的事。


許多有能力的人是不太給意見的。曾有一個文字工作者聲明:「謝絕評稿」。
他說:評跟讀是兩回事,十萬字可能讀三小時就結束了,但評卻要多花兩三倍時間,
還有難以估計的心神。如果對方跟你不是師徒、父子、親友、收費,貿然請他人評稿根本就是不尊重對方的作法。


他的說法並非無理,成熟文字工作者十小時的產值肯定有價
素昧平生要他人放棄「生產機會」去幫你「無償給意見」,的確不是件合理的事。


所以每每遇到有人長篇大論留言(前提是言之有物),
即便意見與我相左,我也心懷感激,因為對方讀了、想了、還打字留言,
這種時間與心力的無償付出,實在值得我好好珍惜。


【小結】
「思考」是最難教的,我自己的核心方法是:「保持找問題的意識」。


我自己習慣無論讀工具書、小說、網文、電影動漫,
我總會反射性思考3個W:「Why、For what、How to better。」


1.        為什麼這樣做?


2.        為了什麼?


3.        如何更好?


這三個自問自答當然不是萬能的,但卻常常讓我找出並解決很多問題。
更重要是讓自己習慣去找問題找問題的能力跟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樣重要


至於那些自己想破頭都想不到的,還是要留給「知音」來幫你點破了。
如此說來,結交能給出專業意見的朋友,也是寫作者的一項課題吧!


知音們,歡迎你們幫我補充意見!下一篇完結篇,我們來聊聊「練習改」的觀念。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稿八大步驟>中,我談過怎麼修稿。在<作品完成後五步驟>,我談過自省與聽意見再修改。


其實「練習改」已沒有什麼可講了,我便來聊聊,修稿的意義,也許這反而會讓你有收穫。


【練習改】
小說寫完最後一個字,只完成了一半。

【修稿不可缺少】
如果寫完就放著不理,等同是沒有真正完成作品。


在我的觀念裡,沒有經過修稿的作品,不是完整的作品(成品)。沒有經過修稿的創作經驗,不是完整的創作歷程。


我不會說你已寫完一本小說,我會說你幾乎寫完了一本小說,只差沒有修稿


以上言論可知我對修稿的重視。但不只是我,
西方所有的文字作品(小說、劇本)都是將修稿視作「完成作品」的必要步驟
這個步驟甚至可以重複三次、五次、十多次也非常正常。


修稿比寫初稿重要多了。

修稿不是沒有意義的,或只為了單純除錯。我自己的經驗裡,寫一部小說的種種歷程中,
從靈感延伸、寫摘要大綱、做背景人設、更細的幕綱,最後寫完整本。
其中我認為能獲得最多進步的就是修稿


修稿是為了讓自己進步。

請你一定要先有這觀念,修稿是寫小說「絕對」不可缺少的步驟。


【最難莫過修稿】
就我的修稿經驗,修稿比寫小說初稿難多了。尤其是必須做「結構上」的修改,
你必須將一部錯綜複雜的長篇小說,再次支離出主題、主線、支線、結構、事件、人物意義。思索它們的意義,做增刪調配。


就算是別人的故事也非常耗腦力,更何況它是你的作品。


癩痢頭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好。

當你要大筆刪掉書中上萬字的心血時,那種決心可比壯士斷腕,角色都是自己的化身;情節都是自己的感受,要刪去怎麼捨得。


感性上太難克服,理性上又太折磨人。寫完一篇長篇小說像是好不容易跑完了長途馬拉松,
而修稿則是跑完後通知你必須再跑一次,誰能受得了!


所以我說「最難莫過修稿」不是沒有道理,要能狠下心對自己殘忍,唯有先建立正確的修稿觀念。


【修稿是種雅量】
王文華曾說:「我一頁寫20次。」


海明威說:「初稿是屎。」


假設有兩種人,一個在完成初稿後,工作結束,從不修稿
一個在寫完之後拿給許多人看,蒐集意見,再重新以不同意見一次次改寫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調性、不同的劇情安排。


你認為誰最後會寫出好作品?誰的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從不相信有誰能一筆落定就是完美無暇、無須修改。認為自己無須修稿的人肯定是個驕傲自滿的人,
如果你不去找自己的錯,不去改正自己的錯,其實只是逃避面對犯下的錯,而這種人也無法再進步。


願意修稿,是承認自己肯定有不好之處,願意參考別人的意見,給自己進步的空間,
嘗試讓自己更好,有一顆向上提升的心,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品質堅持。


打不倒的不是勇士,倒下還能重新站起才是勇士。

修稿也是如此,一筆落定水準高不值得佩服,一次次將不好之處改正,超越過去的自己,才是真正的作家


【系列總結】
具體的改法已有兩篇文章講過(本文開頭有連結),不再贅述,本文透過了解修稿意義,
望能增進你的修稿意願。回到本系列文的寫作初衷:「大量寫作會越寫越糟嗎?


這四篇結合就是我的答案,唯有保持「讀、寫、想、改」才是完整的練習
只有完整的練習才會有效進步,偏廢其一都會阻礙進步、產生盲點。


這4步驟也是一個完整循環的,四者應該不斷執行,相輔相成。你寫完、改過,再回頭讀會懂得更多;
你在讀寫時保持思考,也能增加體悟;自己反省,加上別人意見,思考與改正,才能消除盲點與進步。


希望本系列提出這「完整練習循環」能為你的練寫之路撥開一些迷霧,讓你練得更踏實,進步更明顯。

我要说一句

评分

参与人数 1S币 +56 辣条 +3 收起 理由
YX一芯 + 56 + 3 有意义的教程

查看全部评分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6: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興趣寫劇本和寫故事的都可以參考一下喔!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9 2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程讲解很细致很实用,收藏了,谢谢分享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