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7|回复: 6
收起左侧

[琴棋书画] 【Aloysia】【科普】古琴的发展与形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5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快登录说出你的故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oysia 于 2020-4-15 13:25 编辑



古琴的发展

       古琴在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怀抱里生长成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浸透于琴器,令其满溢文明的光彩。现今古琴的形状尺寸在一千八百年至近两千年前的东汉年间就已基本定型。而琴的历史则更加久远。

       《周易》有言:“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扣桐有音,削之为琴。”以伏羲为琴的创始者。

       古籍里说,“云和”、“空桑”、“龙门”之琴瑟皆取梧桐木制作而成。据说某日伏羲来到西山的桐林,见凤凰栖梧桐上,以为神异,于是砍下梧桐做成“伏羲式”琴,从此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乐器——琴产生了。上古先民视凤凰为神鸟,能通应天地,协和五音,合于九德。风凰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至今仍被中国人作为最喜爱的吉祥物。而伏羲式古琴因其美丽久远的传说和古雅大方的造型至今仍是人们最喜爱的琴式之一。亦有人说,琴依人而制,琴如人形,项、肩、腰、足无处不透出生命的灵秀和万物之灵的神韵。古琴象征着自然的气的和生命的灵光。

       在自然文化图腾等崇拜下,流传了伏羲、神农等三皇五帝圣贤造琴的神话,由其传说内容可知琴定型是逐步发展形成的。伏羲氏的琴有五弦、二十弦,神农氏琴有五弦,尧琴有五弦,舜琴五弦,禹夏承舜制,殷商则有壹弦琴。最初的古琴的五根弦,对应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到了周代,文王为了纪念儿子伯邑考,加弦一根,视为文弦;再后来,武王伐纣,又加弦一根,视为武弦,合成文武七弦琴。东汉应劭《风俗通》云:“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古琴的形制

       远古的琴制已不可得见,但见之于着述的,有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杨雄的“清英”等音响卓出、琴名美丽的名琴,有的琴还有琴铭,如“绿绮”的铭文记载了“桐梓合精”,可知这时造琴已知用桐木做面,梓木为底的方法。

       《广博物志》记述:“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这是最早应用霹雳木制琴的记载,汉末蔡邕用烧焦的木料做焦尾琴,传至六朝齐明帝时还在使用,并出现了绝好的仿制品,这时的焦尾琴已与后世琴制大体相同了。晋代顾恺之的《斲琴图》保存了古代制琴的珍贵资料,经过南北朝与隋代的不断丰富,唐代的制琴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优秀的制琴家与传世名琴,如雷霄的“九霄环佩”、雷威的“鹤鸣秋月”,以及“轻雷”、“大圣遗音”、“飞泉”等。宋代虽有官办造琴局及统壹形制,但仍以仿雷、张等名家的古琴为主,形制上的差别为,唐琴面底都呈拱形,琴体浑圆,宋琴只面横而弧度宽扁。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着,是南宋田芝翁所辑的《太古遗音》,上有三十八图。

       在传世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连珠、落霞、蕉叶、月形等形式。虽然形式多种,但其差异则主要在顶部与腰部向内弯曲上的不同,制琴家似乎在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不坚守统壹的形制,但又不敢脱离太远。伏羲氏造型宽裕古朴,项腰各有壹半月形弯入,琴音宽宏;仲尼式又称夫子式,孔子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规划制度,后人称孔子琴为仲尼琴,仲尼式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声音清雅纯正;连珠式隋逸士李疑所制,项腰各作三个连续半月形弯入,音色清亮圆润;落霞式在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状曲线,琴音宏亮;蕉叶式形似蕉叶,为闽人刘伯温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壹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琴音圆润雅致;月形式相传为师旷所制,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音韵如磬。

timg.jpg

羲式
e322c45968b74d42a5d20eff8fe97447.png
伏羲,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中国古文化中的许多发明创造,多与他有关。据说古琴即由伏羲发明。《琴书》、《长笛赋》中都有“伏羲削桐为琴”“昔疱羲作琴”的记载。
伏羲式琴,造型圆浑古朴,项腰各有半月形弯入,音色宽宏。

神农式
68ed20f7b95148218dc3e9fe8890347c.png
传为炎帝神农氏所造。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等众多行业的发明者,相传他“斫木为耒吕,揉木为耒”——制作生产工具,教导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并从中得到启发,将桐木挖空、削平,取三尺六寸分长作琴身,将麻搓成长短粗细不同的五根线作琴弦,分别称之为宫、商、角、徵、羽。 这就是炎帝神农氏亲手制作的第一件乐器——“五弦琴”,又名“神农琴”。

仲尼式
312f5692c98e436b9251368d23393a7f.png
又称“夫子式”。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的理想研制琴式,规划制度,后人称孔子创制的琴式为“仲尼式”。
仲尼式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造型简洁朴素,声音清雅纯。

师旷式
d86b5e68ce4b40cfb01c1b381d54bc38.png
又称“月琴式”,相传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师旷所制。
师旷(前570年前后),字子野。春秋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师村)人。活跃于春秋晋国悼公、平公时期。师旷不仅音乐造诣高深,而且关心民生,以乐论政,具有高明的治国理念,后人尊之为“乐圣”。师旷式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造型奇特,音韵如磬。

凤嗉式
ac6ea6121cfc4a5ba59ac9fa10335cad.png
史载卫帅曹制琴:于顶上缀二圆,蝉长七尺九,弦作三十九引,定六十七调,以琴谒卫灵公。后归于凤凰山,每鼓琴有鹤集于山顶。

灵机式
6044199872d94164b92ae6bc3f79ff1f.png
汉代梁銮所创。史书记载梁銮作琴:于两额旁各生二寸,腰旁作峻形,有大声。常挟耕于霸陵,每耕罢鼓琴,有群鸟伏于地下,曲毕鸟散,耕者怪之。日习其弄,鸟集如初。

落霞式
3b04b8c9f8324e5cb09d293ee21634bd.png
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曰: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想为古代文人观晚霞之变化万端,登发灵感,据此以造琴形。“落霞”亦是古代名琴之一,汉郭宪《洞冥记》中有句曰: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落霞式”音色洪大,造型特点显著,琴侧为呈对称状的波状曲线。

连珠式
c1a19de55c97405d831275473bcab34c.png
相传“连珠式”琴为隋逸士李疑所制,项腰各作三个连续半月形弯入。

蕉叶式
b2270d1fdb3d418ab401962573acbeaa.png
相传为明刘伯温所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圆润雅致。


       古琴虽然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我那把琴是伏羲式的,不过现在在学校放着,等开学了给大家拍一张看看

楼主热帖

共收到 24 菊花
打赏榜
Nazario
共打赏 15 菊花
小时鲟.
共打赏 5 菊花
噼里啪啦咚咚...
共打赏 1 菊花
4
小号酱
共打赏 1 菊花
5
Llllllllll22...
共打赏 1 菊花
6
willa375
共打赏 1 菊花
7
暂无
--
版权声明
本站积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法律法规,促进良好社会公共道德,鼓励劳动者劳有所得。
为保护作者和平台的共同利益,在本站发布的原创内容所包含模型、图片、代码等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有,平台承诺不将此权利行使于法律行为以外用途。
本站原创作品仅供购买或下载者本人使用,任何平台或个人擅自转载、售卖本站原创作品,本站均保留诉讼权利。
此条款自作品发布起即时生效。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发表于 2020-4-15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A佬课堂开课啦!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5 12:09:30 手机访问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科普好棒!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0 00:07:26 手机访问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喜欢古琴 第一次知道这些…感谢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7 0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大分享!讲解好细致!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2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辛苦楼主。
我要说一句

【三宫六院论坛】唯一官方店为:sgly.taobao.com,除此之外都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