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登录说出你的故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古琴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伏羲(传说)。 而在古琴悠久的历史中也产生很多不同的形制。 这些形制不只是外形的改变那么简单,基本每种形制,都有自己的典故,如果专门研习过古琴的话,也可以发现,不同的形制对于音色也会有影响。 不过对于初学者,或者刚准备入坑的人来说,这点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
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
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
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璐王琴等。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流传下来,市面可以买到或者定制的古琴形制。 学琴之前先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琴吧~~
一、伏羲式 伏羲式,传说是上古伏羲所制琴式,不过最早记载大概是唐代出现的,所以具体真的是伏羲所制,亦或者文人编撰,这个就只能看自己理解了。 伏羲式的特征是:琴首微圆,其项至肩上阔狭窄与琴首一体,琴腰围内收双连弧形。 整体造型比较简洁大方,与下面要介绍的仲尼式,是流传最广,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两种古琴形制。
二、仲尼式 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仲尼式自然也就和孔子有关,记载说为孔子所制。 琴首为常见的方首,琴颈。琴肩内出收处一斜下的圆弧,琴腰内收一方条。 整体简洁大方,弧度有圆有方,很有儒家风格。
三、连珠式
连珠式琴首无太多变化,为常见的方形。
琴颈与琴腰分别有三个内收的弧形,与另一侧的三个弧形组成一串漂亮的珠子。
远观像双进珠相连,故曰连珠式,此样式为典型的物象命名。
另外,连珠式因器型优雅,仿此样式创制的古琴样式也较多, 如在琴颈、琴处再多收几个的弧形等等,此些样均称为“变体连珠式”。 连珠式自唐代出现以来,历代均有名琴存世。 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飞泉,就是一张连珠式的古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下哦~ 北京的小伙伴,要是赶上展出机会,还有可能看到实物呢,实名羡慕了!
四、凤势式 这款形制与 连珠式很相近,未免混淆,就干脆放在一起,让大家有个对比。 这一形制的特点是从琴头直接起弯或从岳山起弯,上边两个弯,下边两个弯。 式样古朴而流畅,它是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种。 凤势式与连珠式不同的是,仅是在颈、腰处少了一个内收的弧形,只有二个内收的弧形,此为两种样式主要的不同之处。
五、落霞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或许这出自《滕王阁序》的句子就是落霞式的来源吧。 这款琴也属于文人造琴,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 琴的声音雄浑洪亮,比较适于表现比较宏大的有气魄的乐曲。
六、灵机式 灵机式,有名万壑松式,名字取自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不过,虽然有万壑松这个名字,但是相传斫琴者为汉代梁銮。 整体造型精巧,项有两大半月形弯入,腰则一小半月弯。 据说这款形制,声音比较大?不过我也还是个萌新,身边还真没有弹灵机式的, 具体怎么样,还是要宝宝们自己感觉了。 不过这款琴真的很好看了,在我心中排前三哦~ (我喜欢的前三,分别是粱鸾式、正合式、灵机式。如果有宝宝知道的话,别吐槽我啦。没办法,我就稀罕那种直上直下的简洁风,对于混沌啊连珠啊落霞啊这种弧度多,或者圆圆的不太来电。不过这是我个人喜好啦,不得不说,落霞连珠做好了真的挺好的,飞泉也是一张名琴,我也挺喜欢的!)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古琴形制流传下来的五六十种,一天绝对更不完的~  |